2007年1月25日星期四

教育无用,相信命运

子女优秀的父母亲,会把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奉为金科玉律,《卡尔•威特的教育》就是这样一本书。还有一本书叫《斯托夫人自然教子书》,斯托夫人受《卡尔•威特的教育》的影响,把自己的女儿教育得也非常优秀。我这人有点不好的想法,读过《卡尔•威特的教育》的父母,实施成功教育的案例有多少?不成功的又有多少呢?很值得怀疑。
一直以来,我对儿子与外面的小朋友玩耍持鼓励态度,这是从那本书上看的我不记得了,但今天我看《卡尔•威特的教育》,吃了一惊,他对小孩子和其他孩子玩耍持极大的异议。小卡尔的朋友,都是老卡尔挑来挑去选择的,而且,当他发现自己挑的也有问题的时候,他就不让他们在一起玩了。他的目的是使小卡尔始终受到好的影响,小卡尔因此而优秀?
扯远点。曾在某期《读书》读到一篇文章,《卧室里的大象》,谈孩子们对游戏的沉迷和大人的担心。里面有一段一位美国学者有趣的假设:
如果几百年前人们首先发明了电子游戏,而书籍反成为儿童市场姗姗来迟的文化产品,文化批评家们可能会这样说:读书会造成感觉的迟缓;读书逼使孩子关门自守而断绝和同龄人的来往;读书把被动性广泛植入孩子身上,因为“阅读不是一个主动的、富于参与性的过程,而是一个唯命是从的过程”。
有人担心玩游戏长大的人自我中心意识过于强烈,喜欢沉溺于短暂的满足,其注意力与蚊子没什么两样。鼓吹游戏的人则说,网络时代比其他时代更杰出,可以接受不同想法,对周围事物比较好奇,更有自我主见与自信,兼具全球意识。
没有孩子的人不能体会这是一个父母面对的现实问题,比如我吧,一方面,因为自己所接受的观念,对待自己的儿子,可以用“放任”来形容。他想玩游戏,就让他玩,他觉得钢琴课太多,就减少一些,他喜欢的朋友,在我们的卧室翻滚也没有问题,由此变得非常的有主见,善于与人交流。另一方面,也发现,他的兴趣爱好保持的时间比较短暂,不喜欢阅读。真的就象有人的担心和有人的鼓吹。
他的小朋友知道我家有PS2游戏,经常来我家玩。其中有一个我比较讨厌,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家伙,大我儿子几岁。我发现,他来玩,真的就是来玩游戏,而不是小朋友一起玩,他一来,我儿子就只有傻呆呆的看他玩,而且这小子20秒就大叫一声“我靠”。有一次我听见儿子在里面说:别打了,我们玩点别的吧。那小子根本就不搭理,有时候该回家吃饭的时候还不罢手。还有一次,我跟儿子在外面玩耍,这小子胸口挂一U盘走来,跟我儿子说,我这里有游戏,到你家去玩吧。我就觉得他在我们家才能找到自由。
我这人很矛盾,不够干脆,一方面,儿子邀请来的朋友,我应该尊重,同时心理也想,你不是儿子的保护伞,你能为他挑选未来接触的所有人么?无论好坏,都是成长的必须,还有我也发现,你根本不了解小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什么会进入内心,是别人的不好的习惯,还是别人你没发现的优点?但我觉得我还是应该跟儿子谈谈。
我开诚布公的说:我不喜欢他。
儿子有点吃惊:为啥?
他老说脏话“我靠!”
他说了么,我没听见啊!
这下轮到我吃惊了。
我没来得及说话,儿子接着说:如果他说了,我跟他讲,让他别说,如果他不说了,你就欢迎他了吗?
教育真的是很难的。我不能说,我不喜欢他是因为他只把游戏当朋友,而不是把你当朋友,说这种话是会伤小孩子的心的,何况你怎么能这么主观呢,万一有一天孩子们在外面打架,这壮小子难道就不会帮你儿子忙?
最后我说:“我可不可以表达一下我不喜欢的嘛,我就是不喜欢他。”
儿子眼睛红了,盯着我,无声的掉了几滴眼泪。我觉得自己很无能,即使读再多教育的书也无用。
我就发现,父母就是父母,无论你接受了什么你认为正确的观点,你仍然无法摆脱那种血脉相连的焦虑,任何理性的思维在儿子的感情世界里都不堪一击,所谓理性的教育,真的不了解人性。而教育本身,有时候,真的是很扯蛋的事情。
《卧室里的大象》最后说,无论玩游戏的时代还是不玩游戏的时代,每一代都注定有着自己的恐惧与希望。所以,一切还是交还给命运吧!

没有评论: